1范围
GB/T 20001的本部分规定了分类标准的结构、分类原则以及分类方法和命名、编码方法和代码等 内容的起草表述规则,并规定了分类表、代码表的编写细则。
本部分适用于各层次标准中产品、过程或服务等标准化对象的分类标准以及在已经确定的分类体 系基础上进行编码的标准的编写。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1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GB/T 7027—2002信息分类和编码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GB/T 10113分类与编码通用术语
GB/T 20000.1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1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术语
3术语和定义
GB/T 10113和GB/T 20000.1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 其中的主要相关术语和定义。
3.1
分类标准 classfication standard
基于诸如来源、构成、性能或用途等相似特性对产品、过程或服务进行有规律的排列或划分的标准。 注:分类标准有时给出或含有分类原则。
[GB/T 20000.1—2014,定义 7.4]
3.2
编码 coding
给事物或概念赋予代码的过程。
[GB/T 10113—2003,定义 2.2.1]
3.3
代码 code
表示特定事物或概念的一个或一组字符。
注:这些字符可以是阿拉伯数字、拉丁字母或便于人和机器识别与处理的其他符号。
[GB/T 10113—2003,定义 2。2。5]
4 总则
分类标准的编写应遵循以下原则:
a) 规范性:分类标准的结构、各要素的起草与表述以及编排格式应符合GB/T 1.1的规定;
b) 协调性:制定特定分类标准时,应与同领域的通用分类标准及其他相关标准相协调;
c) 适用性:应从方便使用和具有可操作性的角度出发确定用于分类的分类对象的属性,以便为标 准使用者提供一种有条理地、清楚地划分分类对象的方法,从而促进相互理解;
d) 系统性:应根据分类对象的属性按一定顺序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分类体系,并明确界定分类后 所形成的类目和/或项目的内涵和外延;
e) 扩展性:分类标准中所形成的分类体系通常应设置预留或收容类目和/或项目,以保证新增类 目和/或项目时,不打乱已建立的分类体系。
5结构
分类标准的必备要素包括:封面、前言、标准名称、范围。根据具体情况,在特定的分类标准中应至 少包括“分类”和“编码”两个要素中的一个。
分类标准中要素的典型编排以及每个要素所允许的表述形式见表lo编写标准时,可根据分类对 象和制定标准的目的选择表1中的有关要素。分类标准还可视情况包含表1之外的其他规范性技术 要素。
表1分类标准中要素的典型编排
要素类型 | 要素a的编排 | 要素所允许的表述形式a |
资料性概述要素 | 封面 | 文字(标示标准的信息) |
目次 | 文字(自动生成的内容) | |
前言 | 条文 注 脚注 | |
引言 | 条文 图 表 注 脚注 | |
规范性一般要素 | 标准名称 | 文字 |
范围 | 条文 图 表 注 脚注 | |
规范性引用文件 | 文件清单(规范性引用) 注 脚注 | |
规范性技术要素 | 术语和定义 分类 编码 规范性附录 | 条文 图 表 注 脚注 |
表1 (续)
要素类型 | 要素a的编排 | 要素所允许的表述形式a |
资料性补充要素 | 资料性附录 | 条文 图 表 注 脚注 |
规范性技术要素 | 规范性附录 | 条文 图 表 注 脚注 |
资料性补充要素 | 参考文献 | 文件清单(资料性引用) 脚注 |
索引 | 文字(可含有图形) | |
注:表中各要素的前后顺序即其在标准中所呈现的具体位置。 | ||
a黑体表示“必备的勺正体表示“规范性的勺斜体表示“资料性的”。 |
6要素的起草
6.1标准名称
6.1.1分类标准的名称应含有分类的对象和分类的内容两个必备的要素,分类的内容宜包含文字“分 类”或“编码”。
6.1.2如果标准中仅包含“分类方法”(见6.3.1),并未给出分类的具体结构和类目测宜使用"……分类 方法”作为标准名称(见示例1)。如果标准中包含了“分类方法”(见6.3.1)和“命名”(见6.3.3),则宜使 用“……分类与命名”作为标准名称(见示例2)。如果标准中包含了“分类”(见6.3)中的全部内容,则宜 使用“……分类”作为标准名称(见示例3)。
示例1:烟花爆竹 危险等级分类方法
示例2:环境工程技术分类与命名
示例3:酗丝
注:上述示例中賴单下划线标示的内容为“分类的对象",以双下划线标示的内容为“分类的内容”。
6.1.3如果标准中仅包含“编码方法”(见6.4.1),并未给出代码,则宜使用"……编码方法”作为标准名 称。如果标准中包含了“编码方法”(见6.4.1)和“代码”(见6.4.3),则宜使用"……编码及代码”作为标 准名称。如果标准中包含了“编码”(见6.4)中的全部内容,则宜使用“……编码”作为标准名称。
6.1.4如果标准中包含了 “分类方法”(见6.3.1),"命名”(见6.3。3)、“编码方法”(见6.4.1) 代码” (见6.4.3).代码表(见644)等内容,则宜使用“……分类与编码” “……分类、编码及代码” “分类与代 码”作为标准名称(见示例1和示例2)。
示例L职业分类与代码
示例2:物流服务分蓦编码
注:上述示例中,以童〒斯茹示的内容为“分类的对象",以双下划线标示的内容为“分类的内容"。
6.2范围
6.2.1范围应指出分类对象、说明分类的内容。必要时应说明使用该分类的限制。
6.2.2范围还应说明分类标准适用的对象。
6.3分类
6.3.1分类方法
6.3.1.1线分类法
线分类法是将分类对象按所选定的若干属性逐次地分成相应的若干层级的类目和/或项目,并形成 一个逐渐展开的分类体系。该方法通常用于划分层级类目和/或项目的分类对象。
在这个分类体系中,被划分的类目称为上位类,划分出的类目称为下位类,上位类与下位类类目之 间存在着隶属关系或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由一个类目直接划分出来的下一级各类目,彼此称为同位类, 同位类类目之间存在着并列关系。
线分类法应满足以下要求:
a) 分类应从上位到下位依次进行,不宜有空层;
b) 上位类类目划分成若干个下位类类目时,应按同一属性来划分;
c) 上位类划分出的下位类类目的总范围应与该上位类类目范围相等;
d) 同位类类目彼此所覆盖的范围不交叉、不重复。
线分类法的具体示例见附录A中的示例1。
6.3.1.2面分类法
面分类法是将所选定的分类对象的若干属性视为若干个独立的“面”,每个“面”中又可分成彼此独 立的若干个项目。该方法通常用于划分非层级类目和/或项目的分类对象,划分岀的各个类目和/或项 目之间是序列关系或主题关系(或实用关系)。序列关系主要有空间(位置)关系、时间关系、因果关系、 发展关系;主题关系(或实用关系)主要有前提一结论关系、形式一内容关系、结构一功能关系、行为一动 机(目的)关系等。
面分类法应满足以下要求:
a) 按照实际需要选择“面”;
b) 每个“面”或项目在分类体系中有固定的位置;
c) “面”彼此所覆盖的范围不交叉、不重复,项目彼此所覆盖的范围不交叉、不重复。
面分类法的具体示例见附录A中的示例2。
6.3.1.3混合分类法
混合分类法是将线分类法和面分类法组合使用,以其中一种分类法为主,另一种做补充的分类方 法。混合分类法的具体示例见附录A中的示例3。
6.3.2分类方法的表述
分类标准中应指明每一次划分所依据的属性,给岀基于属性对分类对象进行系统划分的类目和/或 项目,宜指出上位类、下位类之间的层级关系或“面”之间以及项目之间彼此独立的非层级关系。
6.3.3命名
6.3.3.1类目名称
类目名称是对划分出的每个层级的层级统称。应对划分出的每个类目进行命名。如可用“……门” "……目""……种” “……类” "……型” “……式”"……级” “……省”等作为类目名称。
6.3.3.2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是对每个层级内具体个体的命名,具有惟一性。项目名称通常包含了上位类的类目名称。 根据具体情况,可对每个类目中划分出的具体项目命名。项目名称的命名规则应保持一致。每个具体 项目宜选用现行标准中界定的术语,如不存在这样的术语,则应使用规范化词语命名。
6.3.4分类结果的表述
6.3.4.1分类结果可用条文或表格形式(即分类表)予以表述。
6.3.4.2分类表通常用来展示分类体系,它由类目和/或项目名称栏和说明栏组成,见以下示例。如无 需进行说明,可省略说明栏。根据具体情况,表头名称可进行相应调整(见附录A中的示例2)。
示例: | |
类目和/或项目名称 | 说明 |
自然湿地 | |
近海与海岸湿地 | |
浅海水域 | 包括海湾、海峡 |
潮下水生层 | 包括海草原、热带海洋草地 |
珊瑚礁 | |
岩石海岸 | 包括岩石性沿海岛屿、海岩峭壁 |
河流湿地 | |
永久性河流 | 仅包括河床部分 |
季节性或间歇性河流 | |
湖泊湿地 | 包括自然湖、池、荡、漾、泡、海、错、淀、洼、潭、 |
| 泊等 |
人工湿地
水库
淡水养殖场 运河、输水河 盐田
6.3。4.3分类表中的类目和/或项目名称栏和说明栏的编写细则见附录B。
6.4 编码
6.4J 编码方法
6.4JJ 如果对分类的结果进行编码,应指明编码方法以及表示编码结果的字符。
641.2根据具体情况,线分类法通常釆用层次编码方法予以编码,面分类法通常采用并置编码方法或 组合编码方法予以编码,混合分类法通常采用组合编码方法予以编码。层次编码方法、并置编码方法、 组合编码方法应符合GB/T 7027—2002的8.2.4.8.2.6.8.2.7的规定。
6.4.1.3编码应充分考虑所划分出的各类目的先后次序或关系以及各类目所划分出的具体项目的先后 次序或关系,或者已经确定的分类体系中类目的先后次序或关系。
6.4.2编码方法的表述
6.4.2.1应指明所采用的编码方法,给出编码位数或编码结构、每个码位所代表的含义以及每个码位上 所使用的代码字符(见6.4.3) o
示例:编码采用层次编码方法。第一层用两位拉丁字母表示纲,第二层用两位阿拉伯数字表示目,第三层用两位阿 拉伯数字表示科。
6.4.2.2适宜时,可给出编码结构图。在采用层次编码方法的情况下,编码结构图中的码位基于所划分 出的类目之间的层级关系排列°在采用并置编码方法的情况下,编码结构图中的码位根据实际需要排 列。在采用组合编码方法的情况下,编码结构图中的码位根据实际需要以及类目之间的关系予以排列。 编码的先后次序与类目和/或项目名称可能不一致。
示例 1 : YS XX XXXX
表示运载方式的代号
表示功能类另的代号
表示“移动实验室”
示例 2: XX XX XX
T 表示寄主植物的种
表示寄主植物的属
表示寄主植物的科
6.4.2.3每个码位上所使用的代码位数可根据需要设定。
6.4.2.4采用顺序码时,代码应等长,如用001〜999,而不用1〜999。采用层次码时,同一层次上的代 码位数应等长。
6.4.3代码
6.4.3.1代码宜全部使用阿拉伯数字或全部使用拉丁字母。如果使用拉丁字母、阿拉伯数字混用的形 式,则拉丁字母或阿拉伯数字宜在特殊位置(如首位或末位),不宜在随机的位置。
6.4.3.2代码字符不应是语法表述或数学运算中可能用到的字符,如问号(?)、冒号(:)、加号(+ )等,也 不应是形相近的字符,如字母T和数字“1”、字母“0”和数字“0”等。
6.4.3.3收容类目所使用的代码宜为代码序列中的最末位字符,如单个阿拉伯数字序列的“9”、拉丁字 母序列的吃气
6.4.3.4为了便于读写,各层次的代码之间可使用空格、等分隔。例如,“754623”可写成“754-623” 或“754 623”。
6.4.4代码表
6.4.4.1如果对类目和/或项目名称进行编码,应使用代码表的形式列出分类体系。
6.4.4.2代码表一般由代码栏、类目和/或项目名称栏、说明栏组成,见以下示例。如无需进行说明,可 省略说明栏。根据具体情况,表头名称可进行相应调整(见附录A中的示例2)。
7F例:
代码 | 类目和/或项目名称 | 说明 |
10 01 02 01 02 03 03 04 01 02 15 20 01 | 煤炭及煤制品 无烟煤 烟煤 贫煤 贫瘦煤 瘦煤 褐煤 煤制品 焦炭 型煤 泥炭及泥炭产物 油页岩/油砂 页岩气 | 指除煤制油以外的煤炭制品 包括焦炉焦炭、煤气焦炭、焦炭渣和 半焦炭等 包括煤球、煤砖、煤棒、蜂窝煤等 |
6.4.4.3当表格内容比较简单时,为了减少篇幅,可以在一页中排两列以上的表格。
6.4.4.4当说明栏的内容很多时,可同时列出两个表,一个表只列出代码栏以及类目和/或项目名称栏, 以便于直观了解分类体系;另一个表再增加说明栏的内容。
6.4.4.5代码表中代码栏、类目和/或项目名称栏和说明栏的编写见附录B。
6.5索引
若编码对象较多,可编写代码索引。代码索引可釆用以下三种方式排序:
——按编码对象的汉语拼音字母顺序;
按编码对象名称的英文对应词字母顺序;
——按有关的其他关系。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分类方法示例
线分类法见示例1,面分类法见示例2,混合分类法见示例30
示例1:
表X 珠宝玉石及贵金属产品分类代码(部分代码表)
代码 | 类目和/或项目名称 | 说明 |
010000 010100 010101 010103 010105 010300 010301 010303 010305 020000 020100 021900 021901 | 贵金属及其合金 金及其合金 9K金 14K金 18K金 银及其合金 银800 银925 银990 天然宝石 钻石 石榴石 镁铝榴石 | 纯度千分数最小值为375 纯度千分数最小值为585 纯度千分数最小值为750 纯度千分数最小值为800 纯度千分数最小值为925 纯度千分数最小值为990 |
注:上表选自 GB/T 25071—2010 0
珠宝玉石及贵金属产品分类采用线分类法,并用六位数字代码予以表示。珠宝玉石及贵金属产品按材质划分为三 个层级,第一层级用第一、第二位数字码表示大类,第二层级用第三、第四位数字码表示中类,第三层级用第五、第六位数 字码表示小类。
在上表中,“贵金属及其合金”相对于“金及其合金”是上位类类目,“金及其合金”相对于“贵金属及其合金”是下位类 类目。“金及其合金”相对于“9K金”是上位类类目,“9K金”相对于“金及其合金”是下位类类目。“贵金属及其合金”与 “天然宝石”,“金及其合金”与“银及其合金”,“9K金”“14K金"与“18K金”分别为同位类类目。“贵金属及其合金”相对 于“金及其合金”是类目名称,“金及其合金”相对于“贵金属及其合金”是项目名称。“金及其合金"相对于“9K金”是类目 名称,“9K金"相对于“金及其合金”是项目名称。
示例2:
表X 公民身份号码
公民身份号码 | 含义 |
XXXXXXXXXXXXXXXXXX | 公民身份号码的18位组合码结构 |
XXXXXX | 行政区划代码 |
XXXXXXXX | 出生日期 |
XXX | 顺序号 |
X | 校验码 |
注:上表选自GB 11643—1999O
公民身份号码釆用面分类法,并用十八位数字代码予以表示。这十八位数字代码分为四段,第一个代码段用六位数 字码表示首次签发公民身份证的机关所在地的行政区划代码,第二个代码段用八位数字码表示公民出生日期,第三个代 码段用三位数字代码表示在同一行政区划范围内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人的性别和编定的签发顺序,第四个代码段用 一位校验码予以表示。
在上表中,前两个代码段标识了公民的空间和时间特性,第三个代码段则依赖于前两个代码段所限定的范围,第四
个代码段依赖于前三个代码段赋值后的校验计算结果。
示例3: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釆用混合分类法。国民经济行业釆用面分类法按照产业活动单位和法人单位划分行业,将国民 经济行业划分为农、林、牧、渔业,釆矿业,制造业等20个门类。每个门类再釆用面分类法进行划分,例如,农、林、牧、渔 业釆用面分类法划分为5个大类,釆矿业釆用面分类法划分为7个大类。划分至中类后,有的中类釆用面分类法进一步 细分,有的则采用线分类法进一步细分。例如,谷物种植釆用线分类法按照谷物所包含的以收获籽实为主供人类食用的 农作物进一步细分为稻谷种植、小麦种植、玉米种植和其他谷物种植。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分类表与代码表的编写细则
B.1代码栏
B.1.1代码一般在代码栏内左起顶格书写。当代码栏中给岀全码时,可选择左起顶格书写或居中对齐 书写(见附录A的示例1)。当代码层次较多时,代码栏可按层次再进行划分。不同层级的代码应逐级 退移,同一层级的代码应左对齐(见6.4.4.2的示例)。
B.1.2同一层级的代码字体应一致。当使用拉丁字母作代码时,应统一用大写或小写,不应大小写 混用。
B,2类目和/或项目名称栏
B.2.1同一层级的类目和/或项目名称应左对齐,不同层级的类目和/或项目名称应逐级退移一个汉字 的位置(见6.3.4.2和6.4.4.2的示例)。
B.2.2每个类目和/或项目的名称均应单起一行,当类目和/或项目名称较长时,可自动换行,换行后应 与该类目和/或项目名称的首行缩进对齐。
B.2.3同一层级的类目和/或项目名称的字体应一致。
B.3说明栏
B.3.1说明栏的内容在说明栏中左起空一个汉字书写,针对每个类目和/或项目的说明均单起一行,当 说明的内容较长时,换行后要左起顶格书写(见6.3.4.2和6.442的示例)。
B.3.2说明是对容易混淆或具有特殊意义的类目和/或项目进行解释,以便正确理解类目和/或项目概 念的内涵和外延,宜简短、扼要。
B.3.3若一个类目和/或项目有多个名称,可在说明栏中列出该类目和/或项目名称的同义词。
参考文献
[1] GB/T 4754—2011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2] GB 11643—1999 公民身份号码 林业资源分类与代码林木病害 湿地分类
珠宝玉石及贵金属产品分类与代码
移动实验室分类、代号及标记
能源分类与代码